卓扬佳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陈峰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08月3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8日
尿培养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主要收集尿液进行检验,看是否存在细菌等病原体,进一步看该病原体是否对什么药物敏感或者耐药,找到针对泌尿系感染最好的治疗办法。
通过对尿液进行培养和检测,发现具体感染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同时了解耐药或者敏感药物种类,能更好指导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和治疗泌尿系感染。
最常用的留样方式是晨尿的中段尿,就是清晨第一次尿连续排尿过程中,前面和后面的尿液不要,只需要中间的尿液。这个取样相对比较准确和方便。
部分无法排尿患者需要通过尿管或者耻骨上膀胱穿刺取样。
上述办法比较麻烦,需要做尿管或者造瘘管等消毒处理步骤,并且可能出现样本污染;另外属于腔内或有创操作,可能引起感染。
抗生素治疗前的中段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但是一般的尿路感染,考虑到培养病原体时间和门诊就诊便利等原因,临床上经常会先采用经验性治疗。
也就是说按照以往的经验去用抗生素。对于经验性用药效果不好、反复发作、合并泌尿系畸形或结石、肾积脓等比较严重的泌尿系感染,均会推荐做这个尿培养检验,指导后续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随着现在耐药表现越来越多,一般推荐对怀疑或者诊断泌尿系感染的患者都应该做尿培养检验。
月经期女性不方便留尿培养检验,因为会造成误差。对于其他一般患者,无明显禁忌证。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尿培养留取中段尿主要是避免污染。
前面和最后部分尿液会因为冲刷尿道口前端把附近细菌带到标本里面,而且最后部分有可能会出现尿液取样不足够,所以一般建议留取中段尿。
尿培养检验一般没有明显并发症;大部分取样的过程都是自然小便即可完成。
小部分无法自己排尿,需要通过导尿或者膀胱穿刺取样患者可能会引起感染,需要进一步抗感染治疗,一般不需要过度紧张。
尿培养检验一般会标注两种结果。
阴性结果的话比较容易理解,表示没有培养出明显病原体,有时候会标注「尿液经 2 天培养,无发现细菌生长」之类的字眼。
阳性结果一般会标志培养出来细菌名字和计数浓度结果;而且一般会同时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包括该病原体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或耐药、浓度等信息。
一般会看到 S、I、R 等字眼,分别表示 Susceptible(敏感)、Intermediate(中等或中介)和 Resistant(耐药),临床上一般会选择标示 S 的敏感抗生素作为后续治疗为主。
作为非专业人员,我们可以只关注结论性的语言,这些一般可以读懂,对于不易理解的专业性术语,可咨询相应专科医生。
尿培养检验阴性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说明没有存在尿路感染,但是阴性的结果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感染指标去判断。
部分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尿培养检验显示阴性,要考虑是否因为常规培养病原体不生长或者生长缓慢。
比如说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结核杆菌、支原体等感染,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来判断。必要时候需要连续监测 3 次作为判断。
尿培养检验一般需要至少 48 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出报告,如果有阳性结果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或者可能存在病原体生长缓慢等情况,可能需要再多 1~2 天的时间。
常见下面的几种情况可能导致尿培养检验出现假阳性:
常见下面的几种情况可能导致尿培养检验出现假阴性:
尿培养检验一般需要 100~200 元之间,跟医院级别有一定关系,级别越高费用相对会高一点,少数合并其他检查项目会稍微贵几十元。
尿常规是最常用的尿液筛查方法,主要检测尿液颜色、浑浊度、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尿胆原、胆红素、尿糖、酸碱度、尿比重等常见指标,初步排除泌尿系常见疾病为主。
检查费用较低、检验时间较短、覆盖指标较多。
尿培养主要单纯针对泌尿系感染,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和是否存在敏感或耐药问题,不包括其他红细胞、尿蛋白等指标。
检查费用较高、检验时间较长。
尿培养显示耐药只是针对目前该次感染的病原体出现耐药,不是说明患者对该药物永久耐药、无药可用的意思。
当本次病原体彻底治愈以后,重新出现感染,一般需要重新检测尿培养。
用药情况要根据临床表现、药物效果及尿培养结果综合考虑。
具体用药时间需要结合尿培养阳性结果、临床表现和用药效果而定,比较简单的感染一般用药 3~5 天或者 5~7 天,比较复杂的感染可能需要用药 1~2 周的时间。
一般尿路感染不建议自己随便停药,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去调整用药和具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