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检验科医师
杨红梅妇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2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7日
健康成人的肝细胞丧失合成甲胎蛋白的能力,因此血清甲胎蛋白含量较低,一般低于 20 ug/L。
当肝细胞癌变后,可重新获得合成甲胎蛋白的能力并释放入血液,因此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可能会比正常人高。
40 岁以上的男性和 50 岁以上的女性人群,有以下任何情况,都需要检查甲胎蛋白:
以上高危人群需要每 6 个月筛查一次甲胎蛋白。
此外,还有些情况也需要检查甲胎蛋白,比如妊娠妇女做产前筛查、怀疑生殖细胞肿瘤(睾丸癌、畸胎瘤)时等情况。
甲胎蛋白检查是抽血检查,无禁忌证,可适用于所有人群。
甲胎蛋白检测是抽血检查,一般不会造成并发症。即使发生了并发症,也比较轻微,比如:
对于不常规检测甲胎蛋白的人群,若存在基础肝病且出现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则首先考虑肝癌的可能。当然还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甲胎蛋白升高的因素并且结合超声检查一起评估。
常规筛查原发性肝癌时,甲胎蛋白需要结合超声检查共同诊断。
甲胎蛋白的结果正常不能排除肝癌。肝癌是一个统称,它包括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内胆管癌。
不是所有的肿瘤细胞均分泌甲胎蛋白,比如肝内胆管癌,肿瘤来源于胆管内的上皮细胞,并不分泌甲胎蛋白,所以甲胎蛋白结果常常是正常的。
血清甲胎蛋白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率一般在 70% 左右,尚有约 30% 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检测阴性。
因此,不能仅靠血清甲胎蛋白的结果诊断肝癌,这种情况就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共同诊断,比如超声、CT。
首先明确一点,不是所有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都会升高。当血清甲胎蛋白超过 400μg /L 且持续超过 1 个月,或 ≥ 200μg /L 持续 2 个月,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和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后,应高度怀疑肝癌,需做 B 超检查,必要时做 CT/MRI 和活组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引起甲胎蛋白升高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肝癌,需要排除妊娠、慢性肝炎、肝硬化、生殖细胞肿瘤等原因。
肝癌是否已经进入晚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肝脏功能检测一起来判断,单靠甲胎蛋白数值的高低是无法判断的。
有资料显示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小于2cm的患者中,可高达40% 的患者AFP水平不升高,肿瘤直径在 2~5 cm 的肝癌患者中,28% 的患者甲胎蛋白水平不升高。
所以不能用甲胎蛋白数值的高低以及持续时间来判断肝癌的严重程度。
正常非高危人群无需定期复查;
但是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复查甲胎蛋白,一般建议 6 个月检查一次。
血清甲胎蛋白可用于肝癌手术切除后或肝癌患者肝脏移植后的随访和复发监测,手术后 2 年内, 建议每 3 个月检测一次,3~5 年内每 6 个月检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