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栋梁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王秋华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2月2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7日
雾化属于一种吸入治疗,吸入治疗是指通过射流或震荡等方法将药物溶液变成气雾,进而通过呼吸将药物吸入到气道内的一种用药手段。
吸入治疗是很多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可用于哮喘、喉炎、以及一些喘息性疾病等。
吸入治疗装置主要包括要压力定量吸入器、干粉吸入器、软雾吸入器和雾化器吸入。不同的药物可能使用不同的雾化装置。
压力定量吸入器和干粉吸入器都能有效输送支气管扩张剂药物,因此通常无需为哮喘或 COPD 患者开具家用雾化器。
雾化器每周拆开 1~2 次,用肥皂水清洗并用 1.25% 的醋酸或白醋混合物浸泡至少 1 小时消毒,或用 1 加仑无菌蒸馏水稀释 1 盎司季铵化合物浸泡 10 分钟消毒。
雾化治疗和口服、肌注、静脉用药一样,都是属于一种给药方式。但和其他给药方式相比,雾化吸入治疗具有的优势包括:药物能够直接到达作用部位、起效更快、用药剂量小,全身利用度低、不良反应少等。
雾化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喉炎、复发性病毒诱发性喘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管插管拔除后等情况:
宝宝雾化前,爸爸妈妈可以先了解一下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类型和作用,更好的帮助宝宝进行雾化治疗。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安全药物。
就雾化中常用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来说,很多家长一听「激素」俩字,就会本能性地拒绝,认为对宝宝有害从而拒绝用药。
实际上,雾化激素和口服激素是不同的概念。雾化的用药量很少,全身吸收量更少,即便是长期吸入,研究证实也基本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骨骼代谢 。反而,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内,使用雾化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很多呼吸系统疾病是非常安全有效的疗法。
因此,家长不要「谈激素色变」,遵医嘱用药治疗,才更有益于宝宝的病情恢复。
雾化药物配伍中糖皮质激素可以和支气管扩张剂混合一起雾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复方异丙托溴铵的药物说明书中明确指出不和其他雾化溶液混合雾化。
另外不和其他非雾化制剂的药物一起雾化(除生理盐水)。
雾化没有绝对禁忌证,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适合。
雾化治疗是很多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呼吸道疾病都需要进行雾化,对于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嗽并不需要雾化治疗。
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内,雾化的作用不容置疑,但是一旦滥用或者用错,也会给孩子带来风险。比如下面这些药,就不适合给孩子做雾化。
地塞米松:没有雾化吸入剂型,进入人体后疗效差。
庆大霉素抗生素类药物:目前没有雾化的剂型,可能会产生耐药菌,还会刺激气道上皮,加重上皮炎症反应。
利巴韦林:安全性没有得到验证。
α-糜蛋白酶
高渗盐水
因此,雾化吸入治疗有专用的剂型,药品说明书也会明确标示雾化治疗的用法用量,家长需要严格遵从,或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不要给宝宝吃太多。雾化前半个小时不要给宝宝吃食物,避免雾化时宝宝出现恶心、呕吐而导致误吸。
雾化前清洁宝宝口腔(温水漱口或刷牙),避免口腔分泌物或食物残渣影响药物雾滴吸入。
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宝宝,雾化前可以先帮助宝宝排痰(五指并拢,用空心手掌给宝宝拍背以便痰液更好排出,拍背时由下至上,由外到内,用手腕带动手掌有节律的拍背,力度适中),年龄较小的婴儿可以用干净的纸巾清理口中的痰液。
雾化前要避免给宝宝涂抹粘稠的油性面霜,否则可能会使更多的药物吸附在脸上。
新开启的雾化器可能会存在生产过程中残留的异味,容易诱发喘息和不适,建议使用前先打开仪器使其工作 3~5 分钟再给宝宝使用。
配制药物和组装设备前要清洗干净双手,保证整个雾化过程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进行。
宝宝雾化时最好采取坐位,这样有利于药物沉积到支气管与肺泡。不能坐立的宝宝,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稍稍抬高头,抬高的幅度与胸部呈 30 度即可。
雾化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为 5~15 分钟。保持喷雾器竖直向上,避免药物倾倒。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雾化器喷头通常有口含式和面罩式两种。
口含式喷头,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口含式喷头适合于轻、中度病情,适合给能够用嘴巴正确含住喷头的大宝宝使用,这样药物可以更多地沉积在呼吸道深部。
面罩式喷头,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面罩式喷头适合年龄小或病情较重的大宝宝,药物可以到达呼吸系统所有区域。使用面罩时尽量贴合面部,防止药物喷入眼睛。
雾化药物的配置请遵医嘱或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现配现用,对未用完的雾化药物,建议不要再次使用。
如果特殊情况一定要保留,建议根据相关的药品说明书,遵照要求进行保存。
宝宝安静时吸入的效果比哭闹时好,哭闹时吸气短促,药物主要聚集在口咽部,影响效果。当宝宝哭闹很厉害时,可先暂停雾化,先安抚宝宝,等待安静后再尝试治疗。
对于比较配合的大宝宝,吸入时,可以引导宝宝进行慢而深的呼吸:缓慢吸气,深吸气后屏气 2~3 秒,缓慢呼气,尽可能通过鼻腔呼出,这样更利于药物微粒在患病处沉积。
虽然雾化不痛不痒,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但宝宝也可能会因害怕而抗拒。爸爸妈妈可以通过表扬、听音乐、看动画片等方式安抚宝宝情绪,引导正确吸入。如果宝宝非常抗拒,难以安抚,也可以趁睡着时做,做时稍微抬高宝宝头部。
雾化吸入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防止窒息。
如果宝宝出现了喘息、面色苍白、异常烦躁等不适,应立即停止雾化。继续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若不适进一步加重,就要立即就医,避免支气管痉挛导致缺氧窒息。
雾化治疗结束后,应及时给宝宝洗脸,去除吸附在宝宝脸上的药物。如果是睡觉时给宝宝做雾化,可以结束后用温水润湿纱布巾轻轻地给宝宝擦洗面部,去除吸附在脸部的药物,水温适宜,不要太热太冷刺激宝宝。
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容易引起口腔二重感染,治疗结束后,应用清水给宝宝漱口,减少口咽部残留药物,降低真菌感染风险。不会漱口的小婴儿,可以用棉签蘸取 2.5% 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如药店有专供婴儿使用的生理盐水清洁棉)来擦拭口腔。
用清水或温水冲洗干净雾化器及配件,等到完全干燥后,放入干净的盒内储存。每周可用洗洁精或医用消毒液浸泡一次消毒,有些喷雾器也可以采用高温消毒。最好根据设备具体保养说明书,进行清洁和消毒操作,防止雾化器污染。存放过久的喷雾器也不宜再次使用。
面罩等直接接触宝宝的配件一定要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爸爸妈妈一定要遵循医生制定的家庭雾化方案,不要盲目长期雾化和随意调整用药剂量。如果病情加重,要立即就诊治疗。
家庭雾化治疗对家长的要求很高。爸爸妈妈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装置、握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按照医生制定的家庭雾化治疗计划正确进行雾化操作,定期复诊。不推荐父母在家中随意自行调整剂量,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6]。
由于鼻腔狭窄且通道鼻口腔复杂,导致经鼻腔吸入过程中会经过鼻腔的过滤,药物沉积在鼻腔内部增多,吸入经下呼吸道的少,所以用口腔吸会更好。
但在年幼儿尤其是小婴儿并不能配合用口腔吸入药物,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选择用雾化面罩经鼻吸入,但注意清理鼻腔内的分泌物使鼻腔保持通畅。
最好在宝宝安静时做雾化。
宝宝安静时吸入的效果比哭闹时好,哭闹时吸气短促,药物主要聚集在口咽部,影响效果。当宝宝哭闹很厉害时,可先暂停雾化,先安抚宝宝,等待安静后再尝试治疗。
对于比较配合的大宝宝,吸入时,可以引导宝宝进行慢而深的呼吸:缓慢吸气,深吸气后屏气 2~3 秒,缓慢呼气,尽可能通过鼻腔呼出,这样更利于药物微粒在患病处沉积。
及时安抚宝宝,或选择睡着时做雾化。
虽然雾化不痛不痒,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但宝宝也可能会因害怕而抗拒。爸爸妈妈可以通过表扬、听音乐、看动画片等方式安抚宝宝情绪,引导正确吸入。如果宝宝非常抗拒,难以安抚,也可以趁睡着时做,做时稍微抬高宝宝头部。
雾化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如:
气溶胶相关的不良反应:感染。
这里包括雾化器以及吸入药物的污染导致感染。所以为了减少感染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清洗雾化面罩,进行雾化操作前注意洗手等措施,雾化器专人专用,不可多人使用一套雾化器。
虽然做雾化并不会有疼痛等不适,但部分孩子对这个「冒烟的机器」会有恐惧的心理,或是无法保持 10~15 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不动,开始哭闹起来。
家长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让宝宝雾化的过程更加顺利。
· 做雾化前可以把雾化面罩给孩子「玩」,让孩子熟悉面罩;
· 准备好玩具、绘本等吸引孩子注意力;
· 在手机里下好动画片,帮孩子打发时间;
· 实在不配合,也可以等宝宝睡着了做。
还要注意的是,雾化前不要抹油性面霜,最好在进食后半小时进行雾化,避免雾化刺激引起呕吐呛咳。雾化后要洗脸、漱口,减少药物局部残留。
雾化有化痰制剂,但并不推荐儿童使用,给孩子治疗可以选择口服化痰。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患儿,即便有痰,「化痰」的意义也不大,因此一般不建议「化痰」。
雾化时经常会用到吸入激素,很多家长容易「闻激素色变」,其实没这个必要。
雾化吸入的激素,剂量远远小于口服或者输液等全身用药。局部用药的吸收也很少,不会对身体激素产生影响,更不会影响到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