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元普外科主治医师
冯晓东整形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9月1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7日
腹腔镜检查是一种新型检查手段,在麻醉下,医生把光源和腹腔镜摄像头置入腹腔,采集腹腔内部视频信号实时传递给监视器,从而对腹腔内部完成全面的观察,必要时还可同期获取腹水或组织样本,以备后续病理检查,甚至同期完成治疗操作。
腹腔镜检查具有微创、直观、全面、准确性高的特点,且在检查中有时还可以同时完成确切的治疗措施,应用越来越普遍。
腹腔镜技术进入中国已二十余年,光源、气腹以及显像设备不断发展迭代,成像质量显著提高,应用领域迅速拓展。
腹腔镜检查能够实现对腹腔内器官的直视观察,必要时还可以采集活检标本,甚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但由于腹腔镜检查毕竟是一种需要麻醉的有创检查,存在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因此,通常只在确有需要且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情况下才会应用。
腹腔镜检查具体的应用场景有:
腹腔镜检查大致可以分为单纯观察性的检查和带有诊疗操作步骤的检查两种。
在腹腔镜技术发展初期,受设备和器材匮乏的制约,腹腔镜检查仅停留在单纯观察描述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在观察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采样、活检、甚至治疗等操作,疾病可能因此得到缓解或者完全治愈。
目前单纯观察性腹腔镜检查已越来越少,带有诊疗操作的腹腔镜检查越来越多。再加上腹腔镜技术对机体干扰及创伤小、观察全面,如今在许多涉及外科手术的学科领域,腹腔镜技术已经部分甚至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技术。
但受限于疾病的特殊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腹腔镜检查也可能存在遗漏、误判的可能(比如极微小病灶、交界性病灶),尚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检查手段和手术。
作为一项需要全麻、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相对风险较高的有创检查,腹腔镜检查永远都不会是诊断疾病的第一选择。
粗略总结一下,临床上大致会有这样一些场景可能需要借助腹腔镜检查技术:
腹腔镜检查的内容,简单通俗地说,应该覆盖:
下述情况不适宜腹腔镜检查:
下述情况,经过仔细评估论证、充分的沟通交流、做好紧急预案和保障的前提下,可以尝试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时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不需要主动配合,无特殊注意事项。
即便细致小心地操作,腹腔镜检查过程中以及过后仍然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比如出血、消化道穿孔等。
检查时涉及活检、消融或切除治疗等有创操作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但检查中及检查后会有针对并发症的应急预案,比如介入或手术治疗,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常见的并发症有:
腹腔镜检查结束回到病房后,医护人员会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引流管出血、血压下降、发热、腹痛等情况,万一出现上述迹象会进行相应的检查加以明确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严重后果。
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可能在检查过程中及完成后发生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比如肺栓塞、麻醉意外等。医护人员在操作前会仔细评估,操作后密切监护。
腹腔镜检查通常没有专门的报告,检查结果多以手术记录的形式呈现,由主刀医师完成。
如有需要,可按照病案管理规定,向主管医师或病案管理部门申请复印。
如果腹腔镜检查中涉及到活检、切除等含有病理检查的操作,通常需要一周左右才能拿到病理报告。
腹腔镜检查结果通常以手术记录的形式呈现,内容通常包括:检查日期,检查者,检查具体操作步骤,阳性及阴性发现,各关键器官结构的描述,完成的诊疗操作,完成过程及结果,以及其他特别需要注明的信息。
相关细节可能包括:
根据上述描述,可能会得到下述结论:
普通人作为非专业人员,可以只关注结论性的语言,这些一般可以读懂,对于不易理解的专业性术语,应该咨询相应专科医生。
通常不行。
腹腔镜检查涉及术前准备、麻醉及复苏等问题,需住院完成。
腹腔镜检查通常由主刀外科医生在麻醉医师、助手、手术室护士等团队成员的配合下,在手术室完成。
由于具体操作内容、地区和医院级别、涉及麻醉以及手术费用、设备耗材等不同,腹腔镜检查费用差别较大。
检查费用大部分已经纳入医保,但部分特殊设备和耗材需要自费承担。
所谓假阳性是指没问题的看成有问题了,所谓假阴性是指有问题的看成没问题了。
相对来说,在腹腔镜检查中,假阳性和假阴性发生率都较低。
特别肥胖,腹腔脂肪较多,影响观察,以及受操作工具及设备、病情和麻醉状态等限制,不能实现深入全面仔细探查时,可能遗漏重要信息,发生假阴性的现象。
假阳性的情况极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