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检查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词条作者
田建卿

田建卿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审核专家
赵汝星

赵汝星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2月1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7日

简介
适应证
禁忌证
注意事项
并发症
结果解读
更多信息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骨密度是什么?

骨密度指骨单位体积(体积密度)或者是单位面积(面积密度)所含的骨矿物量,它是反映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预测骨折风险或是监测相关疾病的治疗反应。

骨密度为什么要测定?

骨密度测定,是目前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最常用手段。

骨密度可以用哪些方法测定?

目前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有双能 X 线吸收检测法(英文缩写 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英文缩写 QCT)、外周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英文缩写 pQCT)和定量超声(英文缩写 QUS)等。

其中双能 X 线吸收法骨密度测量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也就是说骨质疏松症都是根据双能 X 射线吸收法骨密度测量的结果来诊断的。

双能 X 线吸收法(DXA)是什么?

双能 X 线吸收法(DXA),是以 X 线球管发射的 X 线作为放射源的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测的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骨质疏松的评估、诊断及后续治疗。

病人躺在检查床上,X 线球管发射装置位于病人下方,接收射线的装置位于病人上方。X 射线球管发射装置可以发出两种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射线,故称之为「双能」。

射线穿过人体时就会被吸收一部分,这也称之为「衰减」。透过不同的组织射线衰减的程度不同,骨矿物质愈多,衰减就越明显。

射线穿透身体后,接收射线的装置将所接受的信号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此外,计算机中存储了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骨密度数据库,将被检者的骨密度数值与数据库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个数值,医学上称之为标准差的相对值,也就是后面要提到的 T 值和 Z 值。

骨密度为什么不推荐用足跟定量超声检查来测定?

足跟定量超声检查来测定骨密度的原理,是通过被测足跟的跟骨对超声波的吸收或衰减及反射,来反映被测跟骨的骨密度信息。

定量超声的最大优点是费用低、无辐射,并能从骨组织的质与量两个方面来反映骨组织的密度、结构与弹性。

但定量超声测量的骨密度并不是真正的骨矿含量,而是利用不同的参数来间接反映被测部位骨量的变化情况。另外,但该方法只能用于测量人体四肢的骨密度,不能测量更有价值的人体躯干骨密度。

因此定量超声目前不作为骨密度测定的首选推荐。

骨密度为什么不推荐用定量 CT 来测定?

定量 CT 是一种利用常规 CT 机测量骨密度的方法,基本原理是进行常规 CT 检查,在扫描的同时通过特殊软件将 CT 值换算成骨密度值。

定量 CT 测定骨密度有其优势,但与 DXA 相比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定量 CT 是单能的 X 线,结果容易受到被检骨骼中骨髓脂肪含量的影响;定量 CT 设备大、费用高、操作复杂、所受幅射量大等。

故定量 CT 目前不作为骨密度测定的首选推荐。

适应证

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适用于哪些人?

我国已经将骨密度检测纳入 40 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项目。

符合以下任何一条的人,建议通过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

  • 女性 65 岁以上,男性 70 岁以上;
  • 女性 65 岁以下、男性 70 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如体力活动少、过量饮酒、吸烟、饮过多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不足、钙和 / 或维生素 D 缺乏、高钠饮食、低体重、伴有影响骨健康的内分泌疾病及胃肠道疾病等);
  • 有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脆性骨折,即从站立高度跌倒造成的骨折,非外力撞击造成的骨折,说明患者可能存在骨质疏松或其他骨病);
  • 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如卵巢早衰);
  • X 线检查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 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者;
  •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题回答结果阳性者;
  •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结果 ≤ -1 者。

骨密度有必要在儿童常规体检时做吗?

没有必要。

但如果儿童存在复发性骨折、骨痛、骨畸形、普通影像检查提示骨质疏松等情况,则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测。

儿童的骨骼尚未长成,基本都处于钙化不全的状态,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也比成人低,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骨密度的检测结果。此外,我国的儿童医院设备有限,且缺少各年龄段正常儿童 DXA 检测数据,即使做了骨密度检查,也不知道结果是否正常。

因此,儿童常规体检时没有必要测定骨密度。

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是检查哪些部位?

使用双能 X 线吸收法可测量全身骨密度,包括腰椎、股骨近端、前臂、跟骨等。

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多为腰椎骨的压缩性骨折、股骨颈的骨折及桡骨远端的骨折,特别是前两个部位的骨折对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给社会造成的负担都较大,所以双能 X 线吸收法测量部位以这两个部位为主——腰椎、股骨颈。

禁忌证

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哪些人不能做?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双能 X 线尽管辐射很小,但尚不明确对妊娠和哺乳是否存在不良影响,因此妊娠、哺乳期的女性最好不要通过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

髋关节骨折的患者。由于疼痛难以完成体位姿势要求,髋关节骨折患者不能进行髋部的骨密度测定。

注意事项

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之前有什么注意事项?

  • 不需要空腹。
  • 不需要停用正在服用的药物。
  • 饮水、运动不会影响检查结果。
  • 做了造影检查、核医学检查的病人,至少三天后再做骨密度检查。
  • 如果腰椎和髋部装有人工假体,需要在没有假体的健康的一侧进行骨密度检查。

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的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 被检者会躺在检查床上,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或是打针。
  • 测量髋部骨密度时,需要被检者的下肢做出屈曲内旋的动作(医生会帮忙摆好这个姿势)。
  • X 线仪器会扫描被检者的骨骼,整个检查过程中不会感到不舒服。
  • 整个检查过程需要 5~10 分钟的时间。
  • 检查结束后,医生会给被检者的骨骼打个「分数」(T 值和 Z 值)。

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之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检查报告当场可取,此外没有特殊的注意事项。

并发症

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有辐射吗?

有,但辐射剂量很低。

进行一次双能 X 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所受到的辐射量和我们每个人每天在日常环境里接受到的辐射量相当,仅为常规胸片的 1/60~1/10。

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对身体有其它伤害吗?

不会。

结果解读

骨密度测定中什么是 T 值?什么是 Z 值?

双能 X 线骨密度仪会根据病人测出的骨密度数据,自动算出两个数值,分别为 T 值和 Z 值。T 值与 Z 值都是相对的数值。

  • T 值:是将被检者的骨密度(BMD)数据,与同性别、健康的年轻人的骨峰值数据作比较,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SD)数。适用于绝经后女性、50 岁及以上男性。

  • Z 值:是将被检者的骨密度(BMD)数据,与同性别、同龄人群的骨密度(BMD)数据作比较,得出的标准差(SD)数。适用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和 50 岁以下男性。

骨密度的正常范围是什么?

骨密度在儿童时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生长、活动、营养的吸收等逐渐升高,达到峰值,这时骨密度也处于一生的高峰期,骨骼的「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此后,约从 40 岁开始,随着年龄增加,人类骨骼逐渐衰老,骨量逐渐下降,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骨量出现快速下降,骨密度降低。

绝经后妇女或者 ≥ 50 岁男性,主要依据 T 值判断骨密度情况,T 值 > -1 为正常。

儿童、绝经前妇女或者小于 50 岁男性,主要依据 Z 值判断骨密度情况,Z 值 > -2.0,表示骨密度在同龄人的正常范围内。

骨密度测定中 T 值偏低如何解读?

绝经后妇女或者 ≥ 50 岁男性,主要依据 T 值判断骨密度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判断标准:

  • T 值 > -1 为正常。
  • T 值在 -1~-2.5 之间为骨量减少(低骨量)。
  • T 值 < -2.5 为骨质疏松。在骨密度报告单上,通常包括多个测量部位,包括腰椎 1-4、股骨颈、大粗隆、全髋,这四个部位中只要有一个部位的 T 值小于 -2.5,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 T 值 < -2.5 ,并有脆性骨折(即从站立高度跌倒的骨折,非外力撞击造成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骨密度测定中 Z 值偏低如何解读?

Z值是将被检者的骨密度(BMD)数据,与同性别、同龄人群的骨密度(BMD)数据作比较,得出的标准差(SD)数。

儿童、绝经前妇女或者小于 50 岁男性,主要依据 Z 值判断骨密度情况:

  • Z 值 ≤ -2.0,表示骨密度低于同龄人;
  • Z 值 > -2.0,表示骨密度在同龄人的正常范围内。

骨密度偏低,代表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营养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参见「骨密度的正常范围是什么?低于多少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值偏高是怎么回事?需要治疗吗?

骨密度值偏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可见于石骨症、氟骨症、成骨性转移瘤、骨髓炎、骨折、骨肿瘤、肾性骨硬化、骨髓纤维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患者。

出现骨密度值偏高这种情况,建议进一步完善必要的检查和化验,找出导致骨密度增高的原因,针对病因给予积极治疗。

骨质疏松经过治疗,骨密度会升高吗?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果有效,骨密度可以升高。

治疗的成功标志是:骨密度保持稳定或增加,而且没有新发骨折或骨折进展。

骨密度的正常范围是什么?低于多少是骨质疏松?

骨密度在儿童时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生长、活动、营养的吸收等逐渐升高,达到峰值,这时骨密度也处于一生的高峰期,骨骼的「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此后,约从 40 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骨骼逐渐衰老,骨量逐渐下降,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骨量出现快速下降,骨密度降低。

绝经后妇女或者 ≥ 50 岁男性,主要依据 T 值判断骨密度情况,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判断标准:

  • T 值 > -1 为正常。
  • T 值在 -1~-2.5 之间为骨量减少(低骨量)。
  • T 值 < -2.5 为骨质疏松。在骨密度报告单上,通常包括多个测量部位,包括腰椎 1-4、股骨颈、大粗隆、全髋,这四个部位中只要有一个部位的 T 值小于 -2.5,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 T 值 < -2.5 ,并有脆性骨折(即从站立高度跌倒的骨折,非外力撞击造成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儿童、绝经前妇女或者小于 50 岁男性,主要依据 Z 值判断骨密度情况:

  • Z 值 ≤ -2.0,表示骨密度低于同龄人;
  • Z 值 > -2.0,表示骨密度在同龄人的正常范围内。

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多久可以拿到报告?

通常检查完毕后当场就可以拿到报告。

image

更多信息

骨密度测定在哪些情况会影响准确度?

影响骨密度测定的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仪器测定性能、操作者、受检者和环境因素。

  • 仪器测定性能:选择正规的医院即可。
  • 操作者因素:主要是体位摆放状况,如腰椎轴线倾斜偏移,人为侧弯,髋部测量中腿内旋角不准、不稳定,大腿轴线放置不标准,以及腰椎分椎线和边缘线校正不准等。
  • 受检者因素:包括身体里有高密度物质(如造影剂等),胃肠钡餐,骨内外密度增加(如主动脉钙化等),骨畸形、骨增生(如椎间增生硬化、骨折骨痂等),外伤、手术所致的骨缺损和植入金属异物,体胖者较体瘦者易产生散射的穿透误差,不自主呼吸及心脏跳动等不自主活动。
  • 环境因素:包括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温度、湿度、粉尘量等。

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大概需要多少钱?

一般约 120 元。

骨质疏松,只能依靠骨密度测定诊断吗?

诊断骨质疏松,骨密度测定是重要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还可以根据脆性骨折来做出骨质疏松的诊断。

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如髋部或椎体发生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而在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的脆性骨折,即使骨密度测定显示低骨量(-2.5 < T 值 < -1.0),也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减低但还未达到骨质疏松的标准,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出现骨密度减低,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和适当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防止或延缓骨密度减低而发展为骨质疏松症,并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

调整生活方式包括:

  •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 0.8~1.0 g/kg 体重,并每天摄入牛奶 300 毫升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 充足日照。建议上午 11:00 到下午 3:00 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 15~30 分钟,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 D 的合成。值得一提的是,晒太阳的时间段不是绝对不变的,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不同地区有所差异,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即当自己的影长小于实际身高时,就是适合晒太阳的时间段。晒太阳时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 规律运动。建议进行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运动可改善机体敏捷性、力量、姿势及平衡等,减少跌倒风险。运动还有助于增加骨密度。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肌肉力量练习包括重量训练,其他抗阻运动及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始新的运动训练前应咨询临床医生,进行相关评估。
  • 戒烟。
  • 限酒。
  • 避免过量饮用咖啡。
  • 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
  • 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适当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主要包括:

  • 钙剂:2013 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钙摄入量为 800 毫克(元素钙),50 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 1 000~1 200 毫克。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 400 毫克,故建议每天补充元素钙约 500~600 毫克。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常见不良反应为上腹不适和便秘等;枸橼酸钙含钙量较低,但水溶性较好,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且枸橼酸有可能减少肾结石的发生,适用于胃酸缺乏和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
  • 维生素D:2013 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维生素 D 每天摄入量为 400 IU(10 μg),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 D 缺乏,推荐每天摄入量为 600 IU(15 μg)。

骨质疏松患者,多长时间后需要使用双能 X 线吸收法复查测量骨密度?

诊断骨质疏松后,给予积极的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骨密度,理想状况下:

  • 治疗后的前两年,每年复查一次骨密度;
  • 稳定之后可以延长间隔,每两年一次;
  • 有骨快速丢失的状况(如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缩短随访间隔,治疗后每 6 个月复查一次。

复查骨密度时最好是选择同一家医院、同一个仪器、同一位操作者进行,这样前后结果会更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