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凯翔肾脏内科主治医师
胥伶杰急诊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1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18日
尿常规是医生根据病人提供的尿液,通过机器检验以及人工操作对尿液进行分离检查,测定尿液中各种成分的量是否异常,包括尿色、尿 pH、尿中细胞类型及数量等。尿常规检查有助于诊断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还有助于糖尿病酮症、先兆子痫、子痫等疾病的诊断。
当医生怀疑以下疾病时,会进行尿常规检查以协助诊断:
尿常规检查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评估有重要帮助,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尿路感染等。
此外,如果是定期体检,尿常规也是一个常规检查项目。
尿常规检查没有禁忌证,只要能获取尿液就可以。
进行尿常规检查不需要特别准备,也不需要空腹。化验尿常规前正常饮水即可,不要刻意饮用大量水,可能会导致尿液被稀释,影响化验结果。
尿常规一般留晨起的第一次尿(晨尿),不要一开始的部分,也不要结束的部分,留取中段尿。如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则医务人员可以直接抽取引流袋里的尿液进行化验。
留取尿液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如送检不及时,会影响检测结果。
尿常规检查不需要注意什么。也不需要心电监护。
尿常规检查安全、无创,不会导致并发症。
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 3 部分:
一般异常结果都会用箭头或者加号(+)标示,普通人可以只关注报告上此类结论性表达。
注意:不同医院的尿常规项目可能略有不同,具体指标可以在丁香医生 App 中直接搜索,也可以咨询临床医生。
尿量正常范围:
尿量增多常见于:
尿量减少常见于:
正常新鲜尿液,肉眼观察为清晰透明,淡黄色或橘黄色。
常见异常结果包括:
正常尿比重的范围:
尿比重升高常见于:
尿比重降低,表示尿液被稀释,常见于:
此外还有等张尿,指尿比重常固定在 1.010 左右,提示肾实质有严重损害,主要见于尿毒症。
尿蛋白结果正常范围为阴性(-)。
尿蛋白阳性(+),提示为蛋白尿,可见于以下情况:
1. 生理性蛋白尿
2. 病理性蛋白尿
各种肾脏或肾脏以外疾病引起的蛋白尿,蛋白量一般较多,「++」 以上,如:
有的医院尿常规检查中包含了尿微量白蛋白,主要是用于检查是否存在肾脏损害。
一般情况下,由于肾脏滤过屏障的存在,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极少。
尿微量白蛋白是检测早期肾病的敏感指标。到微量白蛋白尿时,提示可能存在肾脏损伤。并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与肾功能下降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
但尿液中蛋白水平也可能与发热、感染等相关,因此当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建议定期复查明确。
有关尿微量白蛋白的更多问题,可以直接点击链接查看。
尿糖指尿液葡萄糖含量,正常范围为阴性(-)。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常见于:
1. 生理性糖尿
一次摄入大量糖类、静脉注射葡萄糖、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妊娠等。
2. 病理性糖尿
尿酮体正常范围为阴性(-),出现阳性(+)的可能情况如下:
尿胆原正常情况为弱阳性或阴性(-),尿胆红素正常为阴性,两者的测定主要用于诊断黄疸及鉴别诊断黄疸的类型,具体解读如下:
\ | 溶血性黄疸 | 肝细胞性黄疸 | 胆汁淤积性黄疸 |
---|---|---|---|
尿胆原 | 强阳性 | 阳性 | 阴性 |
尿胆红素 | 阴性 | 阳性 | 阳性 |
尿隐血正常范围为阴性(-),异常结果解读如下:
1. 尿隐血 + :需结合镜下红细胞计数进行综合判断,有时为假阳性。
2. 尿隐血 ++(2+) 及以上,可见于以下情况:
晨尿,多偏弱酸性,正常 pH 5.5~6.5,平均 pH 6.0;随机尿,pH 4.5~8.0。
pH 升高常见于:
pH 降低常见于:
正常结果为阴性。
白细胞酯酶阳性,提示尿液中可能存在白细胞,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尿路感染等[2]。检查结果需要结合镜检白细胞综合分析。
正常结果为阴性。
尿亚硝酸盐阳性,提示尿液中可能有细菌存在,常见于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
此项检查受影响因素较多,结果阴性不能排除泌尿系统感染[2],结果阳性也不一定完全肯定是泌尿系统感染。因此解释结果时需与白细胞酯酶、尿镜检白细胞综合分析。
尿常规检查报告中,维生素 C 的含量会对其他指标的测量产生影响。
通过测定维生素 C,可帮助判断本次尿常规结果是否可靠。具体解读如下:
尿显微镜检查(即尿液有形成分)结果中,我们需要关注镜下红细胞、白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情况,具体可参考对应解读。
镜下红细胞正常范围,为每高倍镜视野 < 3 个。
镜下红细胞 ≥ 3 个且外观无血色的尿液称为镜下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肿瘤、结石、前列腺炎等,但需排除女性月经的干扰。
尿镜下白细胞正常范围为每高倍镜视野 < 5 个,≥ 5 个即为镜下脓尿。
镜下脓尿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尿道炎、膀胱炎、新月形肾小球肾炎)或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范围:极少见或偶见。
尿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加提示有肾实质损害,多见于肾小管病变,常见于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或间质性肾炎。
管型正常情况为:偶见透明管型,≤ 1 个/低倍镜视野。
常见结果解读如下:
尿液结晶正常结果:少量磷酸盐/尿酸/草酸钙等生理性结晶。
解读如下:
一般尿常规的异常结果都会用箭头或者加号(+)来提醒大家。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尿量:正常范围:1.0~1.5 L/24 h 或 1 ml/(h•kg体重)。
尿量减少:
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病理性: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高热、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尿量增多:
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
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尿色:正常为透明无色,淡黄色。
乳白色为乳糜尿,常见于丝虫病、淋巴管疾病等;
灰白色云雾状浑浊为脓尿,常见于泌尿系感染;
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
酱油样为肉眼血尿,常见于肾脏肿瘤、急慢性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
暗褐色、黑色尿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溶血性贫血、疟疾、蚕豆病等;
深黄色尿为胆红素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
尿比重:正常范围:随机尿液:1.003~1.035,晨尿:> 1.020。
尿比重明显升高:表示尿液浓缩,见于
生理性:饮水过少、大量出汗等。
病理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脱水、周围循环障碍及使用造影剂等。
尿比重降低:表述尿液稀释,见于
生理性:如大量饮水。
病理性:尿崩症、慢性肾炎、尿毒症、急性肾炎多尿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胶原性疾病、蛋白营养不良等。
等张尿:肾实质有严重损害时,尿密度一般固定在 1.010 左右,呈等张尿,主要见于尿毒症。
尿蛋白:正常范围为阴性。
生理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剧烈运动、高热、寒冷、神经紧张等引起的蛋白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一个「+」。
体位性蛋白尿:脊柱前凸或长时间站立引起,有时高达「++」,此种蛋白尿经卧床休息后可消失,多见与儿童和青年。
摄食性蛋白尿:如注射小分子量蛋白质或一次摄入大量蛋白质。
病理性蛋白尿:蛋白量一般较多,2+ 以上。
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疾病:如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金属(汞、镉、铋)中毒及应用某些药物等。
泌尿系统、血管发育异常:多囊肾、胡桃夹综合征等;
严重泌尿系统感染、急性溶血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尿糖(主要指尿葡萄糖):正常范围:阴性。
生理性糖尿:见于一次摄人大量糖类、静脉注射葡萄糖、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妊娠等。
病理性糖尿:
糖尿病。
肾性糖尿:见于家族性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新生儿糖尿等。
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瘤、急性心肌梗死等也可出现尿糖阳性。
尿酮体:正常范围:阴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非糖尿性疾病:严重饥饿、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子痫、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全身麻醉、肾小管功能不全等。
尿胆红素:正常范围:阴性。
尿胆原:正常范围:阴性。
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
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阻塞性黄疸。
尿隐血:正常范围:阴性。
尿隐血 1+ 需结合镜下红细胞,有时为假阳性。
尿隐血 2+ 及以上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血管畸形及出血性疾病等,另外一些引起尿血红蛋白增多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寒冷性血红蛋白尿、大面积烧伤、疟疾、病毒性感染、急性溶血性疾病等也可以引起尿隐血阳性。
尿酸碱性(pH):正常范围:5.5~7.4,一般情况下为 6.5 左右。
生理因素对 pH 的影响:
饮食:摄食大量肉类可引起尿 pH 降低;摄食大量蔬菜、水果,pH升高。
剧烈运动、大汗、应激状态、饥饿时,pH 降低。
病理变化:
pH 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石、坏血病、尿路感染等。
pH 升高见于碱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膀胱炎等。
尿液显微镜检查:是通过人工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及其沉渣的镜检查,主要观察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及尿液中的各种结晶等,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镜下红细胞:正常范围:< 3 个每高倍镜视野。
镜下白细胞:正常范围:< 5 个每高倍镜视野。
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范围:偶见每高倍视野。
管型:正常范围:≤ 1 个/低倍镜视野。
红细胞管型:提示肾性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出血、急性肾小球坏死、肾梗死、恶性高血压等。
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如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等。
颗粒管型: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
蜡样管型:提示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等。
脂肪管型: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等,尤其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结晶:正常:少量(非病理性结晶,如磷酸盐、尿酸、草酸钙等结晶)。
生理性结晶:如草酸钙、尿酸、磷酸铵结晶。
病理性结晶:如胆红素结晶、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放射性结晶、磺胺类药物结晶等。均提示相应成分过高。
作为非专业人员,我们可以只关注结论性的语言,这些一般可以读懂,对于不易理解的专业性术语,可咨询相应专科医生。
一般送检后半小时后可出结果,当天可以拿到,不同医院可能有所差异。
尿常规可以门诊进行。
大概需要 20~30 元,具体费用各地有所差别。可以纳入医保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