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与海鲜的那「碘」事儿
一般所说的海鲜,包括藻类、鱼类、虾类和贝类。
具体来说,海带、紫菜属藻类;鱼类有带鱼、三文鱼等;基围虾、扇贝等是虾贝类。这些海鲜的含碘量其实有天壤之别。
常见海鲜的含碘量
含碘量海鲜种类举例最多藻类100 克干海带含碘 36240 微克;
100 克紫菜含碘 4323 微克
其次贝类和虾皮100 克贻贝含碘 346 微克;
100 克虾皮含碘 264.5 微克
最少鱼类100 克墨鱼含碘 13.9 微克;
100 克小黄鱼含碘 5.8 微克;
100 克带鱼也只有 5.5 微克碘
来源于《中国食物成分表》
这么说可能还是无法知道含碘量的高低,拿我们经常会使用的碘盐来比较吧。
我国碘盐平均含碘量为每公斤 30 毫克,即每 1 克碘盐含碘约 30 微克,几乎为 100 克带鱼含碘量的 6 倍!
相比之下,100 克带鱼的含碘量真是小巫见大巫,而且烹饪后还将流失部分碘。
再来看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健康成人(非孕妇)每天需摄入碘 150~300 微克。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每天要保证至少 250 微克的碘摄入量。
那么有甲状腺疾病的人怎么吃?
谣言:甲亢患者千万别吃海鲜
真相:海鲜那么多,甲亢可以「挑」着吃。
甲状腺利用碘合成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造成甲亢。甲亢患者在治疗后,如甲状腺功能还未正常,或者还伴有甲状腺肿大,同时再摄入较多碘的话,会让病情雪上加霜。此时必须「忌」碘饮食。
若甲状腺功能已经正常,甲状腺无明显肿大,可选择含碘量较少的小黄鱼、带鱼、墨鱼解解馋,建议每月食用不超过 2 次。烹饪时使用无碘盐。
谣言:甲减病人要多吃海鲜
真相:不是所有的甲减都缺「海鲜」。
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素的合成不足引起甲减,而很多海鲜都含丰富的碘元素,能为甲状腺素的合成提供生产原料,缓解由缺碘导致的甲减。
然而长期高碘饮食会诱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氏甲状腺炎,破坏甲状腺细胞,从而加重甲减。
所以,因缺碘引起甲减的患者可适度多吃海带、紫菜等高碘海鲜。但对于碘充足甚至过量患者,就不宜选择藻类海鲜了,偶尔吃一点海鱼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缺碘还是碘充足呢?
去做个尿碘检查就知道了,儿童及成人(非孕妇)尿碘尽量控制在 100~199 μg/L。
谣言:有甲状腺结节不能吃海鲜
真相:光有结节,不能决定能不能吃海鲜。
甲状腺结节包括甲状腺囊肿、腺瘤及甲状腺癌,其发生的原因除了与遗传、电离辐射、吸烟、焦虑等有关,与体内缺碘或高碘均有关。
甲状腺结节伴有甲亢或甲减者,海鲜的摄入可参考无甲状腺结节的甲亢、甲减患者;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也最好在尿碘的监测下,决定海鲜摄入的种类和数量。
总的来说,甲亢患者,应忌食含碘高的海鲜,食盐选择无碘盐;甲减患者也不可以肆无忌惮地食用海鲜,和无并发甲亢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一样,海鲜的具体食用量可根据尿碘结果和每日推荐的碘摄入量来决定。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