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去除果蔬农药残留哪种方法最有效:淘米水、盐水还是清洗剂?

题图-农残900500.jpg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人们对残留农药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开发毒性更低的农药和规范使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不过对于普通公众,更加关心的是如何「清除农残」。

在盘点常见的各种农残去除方法之前,先列出理性看待农残的两条常识:

一、「检出农药残留」跟「危害健康」不是一回事

任何农药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量才会产生危害。这个「不产生危害的量」是由国家标准来进行规范的,意味着基于目前的认识只要不超过这一上限,可以认为没有健康风险。

二、「有多少种农药」跟「有多大危害」不是一回事

不同的农药,针对不同的虫害或者病害,作用机理一般不同。即使有同类的农药作用会累加,也还是根据其「残留量有多大」,而不是根据「有多少种」来判断是否有害。也就是说,如果每种农药的残留量都低于国家标准,那么危害可以忽略;如果残留量超标,那么即使只有一种也还是不合格。

当然,农药毕竟对于人体没有价值,而「安全数据」也都是通过实验数据来推测制定的。我们还是希望「尽可能降低它们的存在」。

常见的「小窍门」,真的能去农残吗?

盐水浸泡:对于特定的农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溶解性,但效果有限,而且影响食物风味。

碱水浸泡:有一些农药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分解,可能会有一定帮助,同样效果有限。

淘米水、面粉水 : 通过增加水中的颗粒物,增加与果蔬表面的摩擦,来提高农残的去除效率,但如果仅仅是浸泡的话,效果有限。

这几种方法简单易行,可能浪费精力,但基本无害也不费钱,不怕麻烦的试试也可以。但要注意如果盐或者碱浓度高、浸泡时间长,也可能导致细胞破裂,农残反而往内部渗透。

商业化的解决方案

果蔬清洗剂:不推荐使用

主要依靠表面活性剂的「去污」能力,类似于洗衣服。一般而言,农药水溶性差(不然就轻易就被雨水冲掉了),附着在果蔬表面。表面活性剂要「去污」,需要与农药充分接触进行「乳化」,仅仅浸泡很难实现。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政府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中,对比了市场上常见的果蔬清洗剂和清水的去农残效率,结果是清水和它们一样有效。

贝壳粉:不值得采用,实在要用,买食品级的烧碱或者石灰价格便宜量又足

贝壳粉是经过高温煅烧的贝壳,其去农残成分跟石灰是一样的,对于某些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的农药有比较好的效果,不过也仅此而已。至于其它的卖点,主要是噱头。

超声清洗:不推荐使用

超声波在水中产生局部高压,对于表面清洗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用于农残处理,目前见到的资料不多,而且多是产品推销广告。需要考虑的是,超声会导致那些比较「娇嫩」的果蔬细胞破裂,从而使得果蔬表面的农残向果肉渗透,反而可能降低清洗的效率。

臭氧处理:不推荐使用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够破坏某些农药的结构,使其发生降解。但要注意:

  • 农药的种类非常多,能够被臭氧降解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 臭氧降解农残的效率取决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市场上销售的臭氧机能否达到需要的臭氧浓度很难说,有非官方的调查发现多数臭氧机难以达到;

  • 臭氧降解的农药得到的产物是否有害,并没有科学数据。在降解农药的臭氧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对于果蔬中营养成分是否会造成损失,也缺乏数据。

复合酶缺乏权威验证,不妨保持观望、关注,不要急着掏钱包

特定的酶可以高效地降解特定类型的农残。理论上,只要找到能降解各类农残的酶,把它们一起使用,就可以「包打天下」。这一思路得到了许多研究,也有产品宣称实现了这种目标。

明确有效的方法

清洗:推荐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农残主要是被清洗时的机械动作所去除的。如果在自来水下冲洗 30 秒以上,并伴随着搓洗,那么大部分农残会被去掉。虽然有点麻烦,但效果好无顾虑,推荐使用。

去皮:推荐

即便是有些农药能够渗入皮内,也主要分布在表皮内,所以去皮是高效的去农残手段。有许多人舍不得「皮上的营养」,这事吧,充分清洗之后皮上的农残也很少,其中的营养也就那么回事,觉得哪头更重要,自己斟酌呗。实在纠结,还可以扔个硬币来决定。

加热:推荐

农药分解是一个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所以一般而言加热会促进农残降解。不过有的降解产物无害,有的或许有害,所以焯水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放开水中烫一下就捞出来,高效且对营养成分的破坏比较小,尤其适合多数蔬菜。


丁香园独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