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一天吃几个蛋最好?关于鸡蛋的问题都在这里了

鸡蛋是日常生活中,被用到最多的食材之一了。

鸡蛋的蛋白质类型和氨基酸构成比例非常完美,再加上价格亲民,制作方式又多种多样,简直就是这个星球上最物美价廉的食物了。

正因为常见又常吃,营养医师王兴国老师,特意整理出了 10 个吃鸡蛋的「不要」。让大家吃得更健康更安心。

1. 不要吃太多鸡蛋

每天吃 1 个或多个鸡蛋,并不会导致心血管病或糖尿病风险增加。

但像其他任何食物一样,鸡蛋虽好,也不要吃太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建议,在其他食物(奶类、肉类和鱼虾)都正常摄入的情况下,每周不要吃超过 7 个鸡蛋。

当然,如果食谱中奶类、肉类和鱼虾摄入不足,或是特别喜欢吃鸡蛋,或是正在健身需要补充蛋白质,多吃几个鸡蛋,也不用担心会有什么问题。

2. 不要丢弃蛋黄

鸡蛋4.jpg

好多人担心蛋黄中的胆固醇。

的确,蛋黄中含有较多胆固醇,一个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达 280 多毫克。

但是,没有证据表明饮食胆固醇多一些会导致高血脂或心脏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也取消了每天饮食对胆固醇的限量。

其实,蛋黄是不折不扣的营养宝库,富含优质蛋白、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卵磷脂、维生素 A、维生素 B1、维生素 B2,还含有钙、铁、锌等营养素,不要再随意丢弃啦!

3. 不要吃生鸡蛋

鸡蛋3.jpg

相对来说,生鸡蛋不容易消化,而且也容易有细菌污染,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所以,不建议生吃鸡蛋。有的人喜欢吃生鸡蛋,那就在口味和安全卫生之间权衡一下吧。

4. 不要煮过火或煎过火

煮或煎,都是最常见的烹调鸡蛋的方式,切记不要过火。

煎煮时间过长,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鸡蛋变硬变韧,影响口感以及消化吸收。

5. 不要在室温下存放鸡蛋

鸡蛋1.jpg

现在温度高,鸡蛋在室温下更容易变质。

建议把鸡蛋冷藏存放,这样可以储存一个多月时间。

购买有包装的鸡蛋时要看标签,一周以内的鸡蛋品质相对更好。

6. 不要用鸡蛋补铁

鸡蛋黄中铁含量堪称丰富,但很难吸收。

因为蛋黄中一种叫做「卵黄高磷蛋白」的物质抑制铁吸收,蛋黄中铁的吸收率只有 3% 左右。红肉、动物血等补铁,会高效很多。

7. 不要在乎蛋壳颜色

鸡蛋10.jpg

红皮鸡蛋白皮鸡蛋,都是好蛋。

鸡蛋皮颜色是一种「卟啉」物质,与鸡的品种有关,但二者营养价值并没有大的差别。

红皮还是白皮,选个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好。

8. 不要迷信土鸡蛋

土鸡是指散养的,主要以虫子、蔬菜和野草为食物的鸡。

很多人都觉得「土鸡蛋」应该比养鸡场里圈养的、吃饲料的「洋鸡蛋」更好,但检测数据并不支持这种推测。

比较而言,土鸡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胆固醇、钙、锌、铜、锰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2、烟酸、硒等略少一些。总体来说,土洋鸡蛋营养价值相差不大。

但土鸡蛋中因为鸡吃食的因素,会含有一些风味物质,可能会让食客觉得味道更好。

9. 不要相信鸡蛋与豆浆相克

鸡蛋5.jpg

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会抑制蛋白质的消化,影响鸡蛋的营养吸收。

但只要豆浆经过充分煮开,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不会再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

所以放心,早餐喝豆浆时,请任意搭配白煮蛋、茶叶蛋、荷包蛋,完全不用担心。 但是,如果是把生鸡蛋打入热豆浆中喝,不算好习惯,因为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10. 不要忽视鸡蛋过敏

鸡蛋7.jpg

一项针对中国 3~12 岁儿童的研究表明,8.4% 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其中对鸡蛋过敏的人数最多,占所有过敏人群的一半以上。

鸡蛋过敏的人要注意看加工食品标签,有时上面会提醒含有鸡蛋或其他致敏食物。

蛋,是好食材。但求能吃得美味又健康。祝各位好胃口!

不妨中午加个蛋?


丁香园独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